以愛為翼 助力飛翔 ——四川省宜賓市培智學校特色辦學實踐
今年5月21日,第33個助殘日來臨之際,四川省宜賓市培智學校全校194名學生在教師和家長的帶領下前往太平洋電影院,感受電影藝術的美好。
每一個殘疾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四川省宜賓市培智學校選擇以愛為翼,為夢想助力,讓溫暖傳遞。學校踐行“有愛無礙,一起向未來”的育人理念,以“讓每一個孩子能自助、會生活,自信走向社會大家庭”的辦學指導思想,在培養智力障礙兒童生活自理、生存自立上,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不同凡響的辦學興學之路。
與時俱進 “一干四維雙向”
學校創建于20世紀50年代,是一所對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學習障礙、孤獨癥譜系等類型的特殊兒童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近年來,學校在宜賓市教體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四川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以及宜賓市“實心干事、科學作為”的工作要求,圍繞“一干四維雙向”的辦學模式(“一干”:修德培智健體;“四維”:文化教育、藝體訓練、技能培養、心理調適;“雙向”:最終實現學生生活自理、生存自立的目標),辦好有溫度的教育,為培智學生家庭解難,以實際行動為殘疾群體兜底保障、紓困幫扶。
突破瓶頸 “五步走”“扶上馬”
為了幫助特殊孩子找到合適的工作,順利踏入社會,學校大膽探索,積極嘗試,實行為符合條件的學生“扶上馬,送一程”的“扶送工程”,并逐漸總結出了“五步走”工作模式:(1)與企業對接,提供合適崗位;(2)企業與學生雙向選擇;(3)訂單式培養;(4)跟蹤指導;(5)心理適應跟蹤。
今年5月,學校與上海嵐豐酒業有限公司進行了學生繪畫作品《以夢為馬》使用權義賣簽約,作品使用權義賣讓學生的勞動成果產生了收益。同時,五糧液集團、中國獅子聯會會員單位等企業和社會組織也紛紛獻出愛心,踐行社會責任,安置了部分符合就業條件的培智學生,“讓學生多種形式就業”的路子正在形成,學生就業率大大提高,廣受好評。
因材施教 一個都不能少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暑假期間,學校安排教師家訪,制作“防溺水”“防性侵”“防詐騙”等宣傳畫冊,走村入戶,逐一宣講;課余時間,全方位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組織學生參觀體驗市科技館、博物館,并開展師生互動、家長與孩子互動等同理共情活動,讓每一個孩子心中有夢、眼里有光、腳下有路。
為保障每一名殘疾少年兒童都享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落實教育的公平和“零拒絕”,從2015年開始,學校率先開展了“送教送康上門”工作。這是一項專門針對重度殘疾、不能入學的適齡兒童的教育“精準扶貧”工程,至今已送教2萬余次,受益殘疾兒童190余人。學校學生在四川省第一至第四屆特奧運動會中先后奪得金牌58枚、銀牌24枚、銅牌23枚;學生何濤參加全國第六屆特奧運動會奪得田徑100米銀牌。在2022年四川省第五屆特奧運動會中,學校承訓的4個特奧項目共獲獎牌59枚。一張張獎狀、一枚枚獎牌,共同凝聚成了“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培智精神。
多方聯動 更上一層樓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學校重視教師培訓工作,堅持“走出去,學進來”的思想,同時借助宜賓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團隊的力量,開展常態化合作。多方聚力聯動,教師隊伍屢創佳績。在“中國夢·勞動美——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時代”宜賓市第八屆職工微影視大賽中,學校選送的《用愛呼喚助力飛翔》故事類影視作品脫穎而出,榮獲銀獎,學校工會榮獲優秀組織獎;在2021—2022年度“讓我們心手相連”四川省世界少年兒童和平海報繪畫展宜賓展區中,學校獲優秀機構獎;教師張天嬌、孫麗的教學視頻和相關事跡獲《四川觀察》欄目和《四川教育》宣傳報道;教師王夢露獲得四川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優秀案例三等獎;學校在2021年“慶建黨百年做多彩少年”文藝匯演、2021年宜賓市特奧運動會、2022年“有愛無礙,一起向未來——關愛智力發育遲緩兒童美術、書法和手工藝品義賣”等活動中的表現先后被中國報道網、新華網等媒體報道,引發了社會各界對特殊孩子的廣泛關注。
為孩子培智,把希望培植。新時代新征程中,宜賓市培智學校以愛為翼,助力飛翔,用責任與擔當為孩子們插上騰飛的翅膀,用智慧與創造點亮特殊兒童的未來,譜寫出一曲又一曲愛之歌。
(四川省宜賓市培智學校校長王澤付)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