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學院 念好人才“五字經” 賦能學校高質量發展
棗莊學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堅持念好“黨、引、育、用、留”五字經,不斷創新人才工作機制,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念好“黨”字經,把好人才工作“方向盤”。一是高站位謀劃。發揮黨管人才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科學謀劃人才隊伍發展規劃,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和“人才團隊培育工程”,制定“十四五”人才與師資隊伍建設專項規劃,定期召開人才工作大會,學校黨委會、校長辦公會專題研究人才工作,全面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宏觀指導。
二是高規格推進。完善黨管人才格局,成立由黨委書記、校長任組長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設立黨委教師工作部,形成“黨委統一領導、人事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二級教學單位具體落實、全校師生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機制。出臺《棗莊學院高層次人才團隊引進與管理暫行辦法》等10余項政策,明確人才引進、培育、激勵等各環節政策支持,為人才工作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念好“引”字經,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一是廣渠道引才。精心打造“博士論壇”金名片,自2018年起與棗莊市政府部門聯合舉辦六屆博士論壇,對接聯絡博士萬余人、洽談考察近千人。通過“名校直通車”、人才招聘會、國際合作辦學機構等多途徑引進人才。目前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占比近94%。
二是多元化引才。采取全職與柔性引進相結合、常規與特殊程序相補充、年薪與協議薪酬相協調,多元化引進人才。打通特殊人才引進“綠色通道”,針對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實行一事一議、一人一策。深化校地、校企融合發展,與政府部門、企業“共同搭建平臺,合作引才用才”。
三是精準化引才。面向優秀人才設置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和青年英才三類崗位,突出“高精尖缺”專業導向,重點引進一批能夠引領學科發展、開展學科前沿研究的高層次人才,成功引進省部級及以上高層次人才近40人。
念好“育”字經,增強人才發展“內驅力”。一是搭建自主創新平臺。實施“青檀學者”人才工程、教學名師培育計劃,近兩年遴選“青檀學者”40余人,分別給予相應的人才津貼和政策配套。健全優化育才體系,面向青年英才設立“青檀學者”“直通車”認定程序,對遴選人才實施分類分級培育,成功培育山東省高校青年創新團隊16個。
二是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完善教師教學發展支持體系,加大繼續教育培養力度,選派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資助教師參加國際教師培訓、公派留學以及國內訪學等項目。承辦泰山學術論壇等國內外學術會議,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三是搭建實踐鍛煉平臺。推進青年教師導師制和行業企業“雙導師”制度,出臺《棗莊學院外出掛職及外出參加培訓人員管理暫行辦法》,通過“三掛職、三指導、三服務”等途徑,提高人才的科技攻關能力。選派青年博士以及專業教師到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現有3個月以上企業實踐經歷者占專任教師比例達51%。
四是搭建業務培訓平臺。加強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開展教師入職培訓、青年教師培訓。依托學校現有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相關產業教師實踐基地,進一步落實專業教師全員培訓制度。
念好“用”字經,搭建人才展示“大舞臺”。一是用好人才評價“風向標”。創新教師分類評價標準,完善教師分型聘用體系,設置基本教師和特設教師兩類崗位,將基本教師高級崗位分為教學為主型、科研為主型、行業服務為主型、教學科研型四類,進一步健全教師“2+4”分型聘用機制。
二是用好人才考核“指揮棒”。健全教師分類評價考核機制,加強聘后管理和履職考核,將年度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直接掛鉤,將聘期考核結果作為崗位聘用的主要依據。強化對領軍人才團隊的管理考核,發揮高層次人才團隊對學科專業建設的支撐作用。
三是用好人才激勵“助推器”。實施“科技創新攀登工程”,出臺《高質量科研成果評選與獎勵暫行辦法》,突出質量和激勵導向。優化績效分配體系,建立教學質量獎、教學名師等教學激勵機制,激發人才干事創業活力。
念好“留”字經,優化人才服務“生態圈”。一是以事業留人。在人才引進、團隊建設、項目評審、資金使用等方面向高層次人才傾斜,為他們提供充足的團隊建設經費和安家補助,幫助其盡快組建團隊、建設實驗室。
二是以感情留人。落實領導聯系服務專家人才制度,校領導在教師節等節假日走訪慰問高層次人才,定期舉辦人才座談會,了解人才所需所盼,在全校營造愛才敬才的濃厚氛圍。
三是以服務留人。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在人才落戶、子女就學、醫養健康等方面享受棗莊市人才政策支持;建立高層次人才服務綠色通道,為高層次人才配備“一對一”服務專員,使他們在校安心生活、舒心工作。
(李文喜 葛曉霞)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