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科技大學 以高質量人才工作助推學校高質量發展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2016年以來,陜西科技大學堅定不移走學科興校、人才強校、質量立校之路,堅持培養與引進并舉,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深化人事工作體制機制改革,師資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樹立正確人才觀
堅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完善頂層設計。健全黨管人才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格局,成立由校黨委書記和校長擔任雙組長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履行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領導核心作用。出臺《陜西科技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實施辦法》《陜西科技大學博士招聘及聘任實施辦法》《陜西科技大學師資隊伍培養實施辦法》等文件,為人才引進與培養提供制度保障。
規范工作流程。堅持人崗相適原則,在人才引進和招聘工作中緊密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陜西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堅持四個面向,立足學校發展規劃、學科發展定位和隊伍建設實際,精準制定崗位需求。學校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本著尊重人才成果、保護人才信息的原則,將宣傳重點放在人才取得的新業績和新貢獻上,引導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強化崗位管理。健全校院兩級管理制度,建立人才稱號獲得者中期履職報告、聘期考核制度和重要事項報告制度,加強對人才稱號獲得者的合同管理和聘期考核。增強聘用合同約束力,進一步規范人才稱號使用,強化支持期概念,對于支持期已結束的,原則上不再使用相應人才稱號,確需使用的要標注支持期,同時加大兼職取酬監管力度。
優化分配導向。堅持以崗定薪、按勞取酬、優勞優酬原則,堅持激勵與約束并重、精神和物質激勵結合、崗位職責和收入水平匹配,根據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等合理確定收入水平,不將人才稱號與薪酬待遇等物質利益簡單掛鉤,建立人才薪酬待遇與其履職年限、長期貢獻相匹配的機制,統籌好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人才的收入分配水平,消除不合理收入差距。
堅持“破五唯”導向
探索不同類型人才的成長規律
打通多維度晉升通道。一是開辟獲得校級講課比賽特等獎直接認定副教授的晉升通道;二是開通因科研業績突出,提前完成聘期考核任務,走職稱評審“綠色通道”評為教授的通道;三是開設“社會服務型”教師職稱評審類別,鼓勵人才積極融入陜西省經濟發展主戰場。
構建多維度評價體系。梳理引進人才結構,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科學設置評價指標和考核周期,合理運用綜合評價、分類評價、代表性成果評價、同行評價等方式,對人才在立德樹人成效、學術創新貢獻、高層次標志性科研成果、科研成果應用轉化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未來發展潛力等方面進行科學評價。對特殊學科領域的人才引進和職稱評審,試行“代表作制”,淡化論文數量、影響因子、專利數量等指標,通過國內外同行專家的認可度評判,著重考察人才的原始創新、科研潛力和社會貢獻。
探索多維度發展路徑。一是基于省屬高校的資源配置,提出“不求全能型教師,但求特長型教師”的省屬高校教師評價改革的基本遵循,從課程教學能力、基礎研究能力、社會服務能力、實踐創新能力、應用研究能力、國際交流能力等6項能力助力人才發展。二是按照學科方向開展師資隊伍建設評價,即方向—梯隊—團隊—貢獻的基本邏輯。方向:一般按照1個學科不少于3個學科方向建設,其中至少一個方向為特色方向;梯隊:一個方向至少1名學科帶頭人或2名骨干,師資結構合理,人員分布合理,每個方向教師的研究方向應大體一致,至少有5名教師;團隊:每個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均應建設至少2人組成的團隊,其中1名教師主外、1名教師主內,研究內容一致,分工側重不同,旨在發揮特長。三是基于學校人才成長路徑,構建了層次分明、銜接緊密的“三航”高層次人才培育機制,即“啟航人才計劃”“領航人才計劃”“遠航人才計劃”。
聚焦新發展格局
強化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支撐
一是修訂《陜西科技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及培育實施辦法(試行)》,優化高層次人才引進機制,增設“產業化人才”,全職引進符合陜西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確立的重點,激發人才服務地方經濟潛力,提升社會服務貢獻水平,堅決從選才源頭扭轉“唯帽子”的不良現象。目前已在機械工程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全職引進3位符合陜西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重點發展方向的產業化人才,加強建設“科學家+工程師”隊伍,促進人才鏈、產業鏈和創新鏈的融合。二是設立“125”開放合作行動計劃,截至目前已柔性引進國內外優秀專家、學者和行業杰出人才50余名,促進學校與國際國內知名學術機構、中(社)科院所屬研究院所、國企單位、地市(區)政府部門建立密切合作關系,加強了學術交流合作和學科交叉,推動和便利科研項目合作、落地,拓展學生就業渠道并形成集聚效應。
通過實施“陜西科技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主動出擊延攬海內外優秀人才和發揮“以才引才”的聚才效應,“十三五”以來,共引進包括學科領軍人才在內的各類高水平專任教師574人,畢業于國內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人才占比93.7%,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比例達64.8%,進一步優化了學校人才隊伍的學緣、地緣結構,快速提升了學校的國際學術影響力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能力。
站在新起點,陜西科技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深化改革為動力、黨的建設為保證,深入實施奠基、復興、騰飛“三步走”發展戰略,推動學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成國內知名、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努力奮斗!
(蒲永平 董文武 毛二林 馬力)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