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廈門實驗中學 激發黨建新活力 鍛造品牌黨組織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4-07  閱讀:次   |
42.9K

  廈門實驗中學把握時代之勢,回應時代之需,建成以“四個自信”為統領的“堅定自信跟黨走”組織文化線路和校本課程體系,面向師生開展“四個自信”教育,打出文化滋潤、品牌建設、項目驅動的“3+N”組合拳,鍛造有溫度、有力度的黨組織,被評為廈門市先進黨組織,黨建工作經驗在全市組織部門會議上交流,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向全國推廣。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專程蒞臨學校調研。

  文化滋潤,血脈傳承

  實驗中學以黨建引領學校文化建設,充分利用物質媒介影響和濡染師生,多維立體地面向師生開展“四個自信”教育。以“文化自信”為例,學校黨委將京劇、書法、南音、非遺項目等引入校園,開設京劇唱腔、京劇形體、京劇文化、京胡、藤編、古法造紙、繞線編織、硬筆楷書、書法臨摹與創作等校本課程,建成書法廣場與京劇長廊,其間布置了篆刻石章、書圣雕像、書體演變地刻、京劇名家影雕、京劇樂器廣場、書法名家作品等。該線路不僅是學校黨組織文化的舞臺、黨員教育的基地,而且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特色校本資源,被廈門市組織部門和廈門城市黨建學院確立為實訓基地,全國百余所兄弟學校蒞臨參觀交流。物質文化育人的過程,是將優秀文化融入學生血脈的過程,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實驗中學黨委的領導下,固態的物質文化變成了流動的“源頭活水”,校園文化呈現出發展的新氣象。

  此外,實驗中學黨委還充分挖掘學校“小空間”的“大資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角落”,進行紅色文化動態展示與紅色基因傳承教育。從學校大門口的展示大屏到每次活動課間都會響起的校園廣播,從黨建活動室的投影設備到師生餐廳的滾動文字條,在黨委的領導下,學校大膽謀篇、謹慎布局,讓每一個空間都成為流動的紅色文化宣傳站。學校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一次又一次實踐中升華,從一次又一次活動中提煉出來。學校以展示窗口為平臺,一方面,努力推動紅色文化實踐的深入開展;另一方面,成立思政研究中心和師生黨史宣講團,將語文、政治、歷史、心理、美術等學科的課堂搬到校園,推動師生共同參與紅色文化建設。學校物質文化不只是固定的、靜止的風景,更是活動的、蓬勃的生命。以黨組織為領導,構建以“四個自信”為統領的“堅定自信跟黨走”的制度文化和校本課程體系,是實驗中學黨委加強黨對學校工作全面領導的生動實踐,也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內在力量。學校文化建設每天都在“發生”,建立學校制度文化的深層機制,“生發”學校文化的多維內涵,是學校文化建設的理想境界。學校被評為福建省人文高中、福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設校、福建省義務教育教改基地校。

  品牌引領,項目驅動

  學校的制度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的重要保障。實驗中學黨委建立了“精新實驗”總品牌與各黨支部品牌縱橫交叉的結構,豐富黨組織文化內涵,通過黨建品牌建設實現“明確目標、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激發干勁”的目標。學校黨委“精新實驗”黨建品牌被廈門市教育工委授予“廈門市教育系統十佳黨建品牌”光榮稱號。“精新實驗”,“精”的寓意是教書育人精益求精、日臻完善;“新”指育人模式和教學策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實驗”既是學校的名稱與定位、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方式,也象征著學校黨委帶領全體師生敢為人先、實驗創新的奮進之志。各黨支部品牌則是實驗中學9年實踐的碩果。學校7個黨支部結合自身學科特色,圍繞學校教育教學中心工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支部品牌、支部理念,如由語文教師組成的文科第一黨支部建成“傳承經典,強根鑄魂”的黨支部品牌,堅定文化自信,傳頌、傳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英語教師組成的文科第二黨支部建成“群英薈萃”的黨支部品牌,“英”既標志著英語教師的本職工作,更代表著將優秀的共產黨員匯聚在一起,以高度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優良的師德師風共同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

  學校黨委積極推進學校黨建與教育教學工作的深度融合,實現黨建工作與教書育人工作共同謀劃、共同部署、共同落實、共同檢查,將黨的組織活力轉化為學校的發展活力,將黨組織的向心力轉化為學校師生的奮進力,以學校的改革發展成效檢驗黨的制度文化建設實效。實驗中學各黨支部通過“雙培養”機制、黨員“三亮”等項目將黨員教師錘煉為“為師之表”的流動旗幟。“雙培養”機制,即通過黨支部學習共同體、黨員崗位練兵、黨員名師工作室、黨員名校長工作室、黨員聯系群眾制度、談心談話制度等多種途徑“把黨員培養成教育教學骨干,把優秀教師培養成黨員”;黨員“三亮”中,黨員教師佩戴黨員徽章亮出身份,把崗位職責、工作紀律等承諾內容與育人成果等工作成效通過公開欄和學校官網等形式公開,主動接受師生監督,形成示范引領。

  學校精神文化的背后是“人”,一方面,學校文化建設的目的是熏陶人、感染人、培養人,是為了涵養人的生命氣象,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每一個“人”的價值追求、文化品性,也決定了學校文化的寬度和高度。保障黨組織的核心領導,積極發揮“人”的力量是關鍵,尤其是黨委、黨支部書記的精神能量,優秀黨員的精神涵養。實驗中學黨委通過黨員教師自行申報、黨員評議、支部推薦、黨委審核確認的方式設立“黨員先鋒崗”。學校黨委根據“四有好老師”內涵,設置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4條評選標準,引導黨員教師成長為育人楷模、學科專家、教學能手。對獲評“黨員先鋒崗”的教師實行動態考核,要求其帶頭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學業輔導、心理疏導、生活指導,在落實立德樹人中發揮“領頭雁”作用;要求其帶頭上示范課、研討課、觀摩課,在教學教研方面發揮“排頭兵”作用。在實驗中學黨委引領下,各黨支部品牌以“學科育德”為學習重心,深度研磨,開好示范課、展示課;教研組、備課組開展主題實踐與專業探究,出版教育專著,發表核心論文,主持科研課題,研發系列課程……將思想建設與教書育人相融合,發揮正面疊加的積極效應,彰顯制度文化魅力。

  實驗中學通過文化滋潤、品牌建設、項目驅動,以物質文化濡染,以制度文化保障,以精神文化引領,以黨組織領導下的高品質文化建設推動學校教育品質提升,促進教師內涵發展,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快速優質特色發展。

  (李麗芬 劉飛)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