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 奮楫爭先 ——江蘇省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級中學特色發展探索
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級中學為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學校秉承“一切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的辦學宗旨,堅持“超越自我,收獲成功”的辦學理念,依托“朱柏廬治家治學思想”課程基地,經過多年品質課程與文化提升工程建設,走出一條以“砥礪同行、志學高飛”為校訓的特色發展之路。
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推進新時代教學、科研、團隊、管理四維度的學校教育變革。學校以課程為切入口,推進學校課程體系變革,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加大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力度。同時結合黨建引領,回眸辦學歷程,守正辦學初心,創新育人舉措,追求卓越,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打造新時代高品質普通高中。
黨建引領,正心正德正行
學校以黨建引領樹新風,認真組織開展黨團活動和主題教育、儀式教育、實踐教育等活動。學校黨委在黨員教師學習實踐活動中,深度講解“四史”,以提高政治黨性高度;在全體教職工會議上,深入學習昆山之路、開發區發展史,以提高政治認識高度。特別在全面落實新時代普通高中育人標準上,突出思想性,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堅定“四個自信”,厚植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思想情懷;體現針對性,提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加強學生品德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個人品德和社會公德;突出思想政治課關鍵地位,充分發揮各學科德育功能。學校強化“黨建引領”以正其教育“初心”,以正德、正行培植“勵志文化”根基。
多元課程,打造“勵志文化”生態圈
校園文化是學校文化底蘊的綜合體現,課程是落實學校辦學宗旨和育人目標的主要載體。隨著學校辦學格局的提升,拔節與反思辦學理念、深耕細作學校課程、賡續傳統特色、精進課程開發與管理,構建培養多樣化人才的課程體系顯得尤為關鍵。學校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校園朱柏廬文化為依托,以勵志教育為特色,內靠正高級特級團隊、外聘專家,打造精品優質課程。著力打造學校育人“勵志文化”生態圈。學校將現有“勵志教育”做成學校的核心文化關鍵詞,注重“勵志文化”的內涵與外延建設,突出特色,為學校高品質發展增色。學生能從自身認知方面真切地感受到“勵志”成才,主動“躬行”實踐,力爭“知行合一”。目前學校有蘇州市“朱柏廬治家治學思想”課程基地,結合學校實際,提出“篤思勵志、習賢勵德、崇新勵能、弘志勵行”學校課程體系開發理念,歸納為“志·德·能·行”四個字,落實到課程結構中。
學校先后投入400余萬元,打造朱柏廬課程基地,建構了柏廬印象長廊、碑帖,并引入荷花塘,塘中魚群相嬉,太湖石屹立其中,形成“塘水相映成趣,光映碑廊成景”的美景,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學校通過有形的文化載體,陶冶其心智、規約其言行。
“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為全面貫徹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近些年,學校結合高中生身心發展特點,扎實推進“德育為先、智育為重、體育為基、美育為要、勞育為本”的育人理念。一是堅持德育為先,踐行立德樹人。學校通過升旗儀式、專家講座等形式多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學生愛國情操、責任意識和大愛情懷;用“德育六自管理”樣式,即自理自立、自省自律、自信自強來規范落實。二是堅持智育為重,提升學生心智水平。在“三新”背景下,學校立足課堂教學主陣地,因材施教、合作探究、任務驅動,呈現不同的課堂形式,以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和心智水平。三是堅持體育為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以趣味健美操等形式讓學生在鍛煉中放松心態、享受樂趣、增強體質、磨煉意志,讓運動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堅持美育為要,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學校舉辦“校園十大歌手”、藝術節等活動,提升學生審美素養,驅動創新能力,以美化人。五是堅持勞育為本,更新學生勞動觀念。結合朱柏廬先生的格言“黎明即起,灑掃庭除”,以日常的班級勞動為起點,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正確理念,深刻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真諦。
多元化特色發展給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級中學帶來諸多榮譽。學校先后獲得江蘇省智慧校園、江蘇省平安校園等幾十項榮譽稱號,并成為蘇州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等高校的教育實習基地和優質生源基地。作為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首所高中,學校的目標就是建設老百姓向往的一流高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育有領導力、有自制力、有遠大視野、有家國情懷的新時代杰出人才!
(尹華 王文彬 尚耀武)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