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面向東盟 搭建“衣食商”職教合作新高地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7-06  閱讀:次   |
42.9K

  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錨定教育對外開放戰略,探索契合東盟需求的產教融合模式,從搭建合作平臺,高位進行頂層設計,從“構建合作機制,深挖合作潛力”“共建標準,深化合作內涵”“引領發展,打造合作‘樣本’”等方面出發,著力培育東盟高水平技術技能型人才和促進中國與世界互鑒、互融、互通,形成特色鮮明“衣食商”領域的合作模式。

  搭建“衣食商”國際特色平臺,擘畫“走出去”新藍圖

  1.打造“衣路工坊”(衣),服務中國—東盟紡織服裝產能合作。學校依托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伴隨廣西南寧代頓斯貿易有限公司“走出去”,與緬甸紡織協會開展“訂單培訓”合作。2019年,學校在緬甸仰光成立“衣路工坊”緬甸紡織服裝行業青年技術人才培訓研修中心,在緬甸SmileWorld、JOC、新臺宏等企業建立教學點。學校牽頭組建廣西服裝產教聯盟,助推紡織服裝標準研發;在“世界褲都”廣西玉林成立服裝研發及培訓基地,共同為緬甸服裝企業2萬名技術工人提供培訓。“衣路工坊”成功獲44大類商標注冊。

  2.創設“伊尹學堂”(食),實施“桂菜出海”行動。學校發揮烹調工藝與營養專業優勢,聯合廣西烹飪協會、希爾頓集團等,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建立“伊尹學堂”中華美食文化傳播基地,開展“桂菜烹調+節氣文化”“中式烹調+養生”等“職業技能+文化”系列推廣活動。融合中醫理論和二十四節氣特點開發“二十四節氣與桂菜烹調”特色課程,瀏覽量已上千萬,建設中、英、泰三語“中國飲食文化數字化博物館”。學校以中華飲食文化為媒,傳播中國聲音。

  3.共建“電商谷”(商),服務“電商廣西、電商東盟”工程。依托電子商務專業,聯合國內外優質校企資源在泰國清邁遠東大學設立“電商谷”海外中心,與全國電子商務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在學校設立的“電商谷”國內中心相連接,探索“電商谷”在泰國、緬甸等東盟國家的標準、合作模式等,提供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整體解決方案,實現融企業真實項目參與、多元協同育人、創業孵化帶動為一體的跨國電子商務合作生態圈。

  多元主體協同,形成“共商共建共享”國際合作新模式

  1.激發動力,構建國際產學研合作機制。學校堅持以“產業、教育、智庫”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為目標,以項目為紐帶,與緬甸工業部、緬甸紡織協會、泰國職教委員會、泰國清邁遠東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等東盟國家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院校簽訂合作協議,明確管理制度,成立組織機構,安排建設場地,配套專項經費,開展定期不定期溝通等。學校與東盟國家簽訂19份協議,開展40個項目合作,匯聚國內外上百所職業院校參與國際產學研合作。2022年,中國—東盟職業教育研究中心緬甸職業教育研究所落戶學校,校企、科教、政校、國際國內等跨國職業教育合作機制已初步建立,為深化“衣食商”領域高質量國際化產教融合提供發展新引擎。

  2.精準拓圈,打造面向東盟職教國際合作示范點。學校集聚優質教育資源,與泰國清邁遠東大學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校際合作,在師資隊伍、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學生交流等方面互通有無。依托“電商谷”清邁中心,學校協助該校建設電子商務本科專業,協同北京博導前程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將學校“1+X”電子商務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國家試點項目在泰國職業院校實施,吸引了上千名學生報名參訓,得到泰國職教委的認可。學校開發“服裝安全生產操作規程”“下裝結構設計與工藝”等4個標準,并在SmileWorld、JOC、新臺宏等企業進行試點應用,獲緬甸工業部認定。

  立足需求共建標準,提升國際產教合作內涵

  1.融入地域文化,形成一批跨境融合、跨境互選的國際化資源。學校依據“職業分析、專家論證、框架編制”思路,將職教標準進行“本土化”創新,形成契合東盟需求的“衣食商”專業標準3個、課程標準7門、實訓標準59個、師資培訓標準2個,獲緬甸工業部、泰國職教委等東盟國家政府部門認可。建成“跨境貿易+商文化”“服裝工藝+民族服飾文化”“烹飪技藝+中醫養生文化”3個教學資源庫,建設青云電商、中國飲食文化數字化博物館等云平臺3個,編寫雙語教材17本,其中學校參與編寫中泰合作“中文+職業技能”電子商務系列教材已在泰國出版,并獲泰國官方認定。5個項目被評為廣西教育部門面向東盟國際化職業教育課程和教學資源。

  2.瞄準技能人才,打造“中文+職業技能”國際推廣基地。學校通過內部制度創新、政策保障、產教融合和服務區域發展等方面創新突破,先行示范,以點帶面整體打造“中文+職業技能”項目推廣示范小高地。“電商谷”清邁中心自2019年起累計為泰國職業院校、企業等培訓5199人,成功為3個商家創造收入價值超過500萬泰銖。有200多名泰國師生獲中泰合作“中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2022年,學校聯合美國HJI集團公司等組建項目咨詢團隊,培訓越南勞務人員655名。學校以技能培訓為媒,進一步密切與東盟的合作,促推區域一體化貢獻智慧方案。

  引領國際化發展,形成面向東盟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經貿樣本”

  1.突出職教特色,“衣食商”品牌獲認可。學校堅持特色厚植發展優勢,形成“衣路工坊”“伊尹學堂”“電商谷”為核心的“衣食商”國際特色品牌。學校建成5個海內外基地,累計培訓東盟國家師生、企業技術工人4萬多人次。學校國際化項目列入《中國相關省市區與湄公河國家地方政府合作意向清單》、“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品牌項目、中國—東盟高職院校特色合作項目、首批魯班工坊有條件運營項目等,榮獲第三屆廣西對外傳播獎。

  2.堅持高質量服務,國際化“特色”彰顯活力。學校聚焦國家骨干專業,分類制定策略,將“衣食商”平臺打造成融技能培訓、技術服務、人文交流為一體的國際合作平臺,持續不斷推進中國職業教育的理念、標準落地東盟。創新“政府部門主導、行業企業協會多方參與”合作育人新模式,帶動學校辦學理念、專業、課程、教師、學生、管理等全方位國際化,學校國際能力培訓全員覆蓋,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全覆蓋。學校受邀在國內外會議上作國際化主旨發言20多次,連續3屆承辦“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展暨論壇”分論壇主題活動,連續16年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提供高水平服務,學校國際化成果被我國多家權威媒體以及緬甸《金鳳凰報》、泰國清邁電視臺等報道130多次。(黃榮媚)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